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平均约为15%-17%。在我国,如果肺癌发现较早,Ⅰa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70%,Ⅰb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Ⅱ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30%-50%左右;Ⅲa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20%-40%,Ⅲb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10%左右;Ⅳ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2%-5%,多数患者的生存期低于5年。
(资料图片)
目前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个体化”治疗的时代,一旦确诊,基因检测对于治疗非常重要。如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每一位肺癌患者的基因信息也大不相同。即便都是肺癌患者,不同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疗效可能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也需要个体化定制,做到对基因下药,以达到治疗效果更佳、毒副作用更小。
今天,小编整理了目前国内外两大权威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一起来看指南推荐哪些基因必须检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是国内肿瘤诊治最权威的指南之一。CSCO长期致力于开展临床肿瘤学继续教育和多中心协作研究,推动肿瘤诊断治疗的规范化,提高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学术水平。
202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推荐EGFR、ALK、ROS1、RET、MET14外显子跳跃缺失、PD-L1表达为非鳞癌I级推荐,BRAF V600E、KRAS G12C、HER2扩增/突变、MET扩增、NTRK为II级推荐,TMB为III级推荐。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基因检测应用主要可以指导两个方面:
指导肿瘤靶向药物的使用
通过基因检测分析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了解敏感突变和耐药突变,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靶向用药治疗方案。CSCO指南推荐的EGFR、ALK、ROS1、RET、MET14外显子跳跃缺失、BRAF V600E、KRAS G12C、HER2扩增/突变、MET扩增、NTRK的临床意义主要均为指导肿瘤靶向药物的使用。
其中针对术后I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癌患者,CSCO指南推荐EGFR基因检测,指导药物:奥希替尼、埃克替尼。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埃克替尼作为EGFR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癌患者术后辅助标准化疗的合理替代治疗选择。
针对不可手术I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SCO指南推荐检测基因较多。
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PD-1/L1药物治疗实体肿瘤的缓解率在20%-40%之间,意味着需要筛选出最佳获益人群确定患者是否适用PD-1抑制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标记物是PD-L1表达和TMB(肿瘤突变负荷)检测。
检测基因:PD-L1表达(I级推荐)
指导药物:阿替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
检测基因:TMB(III级推荐)
指导药物:帕博丽珠单抗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2022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推荐鳞癌及非鳞癌患者进行EGFR、ALK、PD-L1表达为I级推荐,同时推荐KRAS、ROS1、BRAF、NTRK1/2/3、MET14号外显子跳跃缺失、RET、ERBB2(HER2)进行检测,MET扩增及TMB写入指南。
指导肿瘤靶向药物的使用
针对IB-IIIB期患者,NCCN指南推荐检测基因为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或L858R,指导奥希替尼术后辅助治疗。
针对IV期患者,NCCN指南推荐和CSCO指南推荐检测基因重合,但某些药物推荐略有不同,主要为:
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NCCN指南根据PD-L1表达推荐药物对比CSCO指南更多。同时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抗治疗方案写入了指南。另外可以看到指南未直接推荐患者进行TMB检测,但是已经写入指南,提示TMB检测可以作为免疫治疗获益的筛查生物标记物。
检测基因:PD-L1表达(I级推荐)
指导药物: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Cemiplimab、纳武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
检测基因:TMB((写入指南)
指导药物:帕博丽珠单抗
参考资料: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
2.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5.2022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作者:医世象 叶子,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